close

唯俭则用足。传统的持家理念不外乎“节”、“俭”二字。长期以来,通过省吃俭用换来一张张银行存折,成为人们追求富足的唯一方式。可现在,这种理念正遭受着资本的强烈冲击。在红绿相搏的股票显示屏面前,缓慢增长的储蓄存款,变得如此微不足道;“以钱生钱”的赚钱神话,撬动越来越多人的“一夜暴富”梦。微薄的薪资,永远无法构建财富迷梦;但神话般的资本投资,却可以让百万、千万甚至亿万家产,似乎触手可及……房产、股票、期货、基金……当此类话题充斥生活时,我们真的已经学会理财?或者说,我们的心态,已经真的准备好了迎接理财时代的到来?

 
 此次加息在加强信贷调控,引导投资合理增长,稳定通货膨胀预期. 
 

不少客户动辄要求翻番的投资回报期望,让华虹感到无奈。


华虹是民生银行南京分行零售负债营销部总经理,负责个人客户的业务发展:包括存款、贷款还有理财


“正确的理财观,不光只有投资赚钱,还有家庭保障和财务便捷。”她说。


但就目前形势来看,这位银行人士的观点显得“有违众愿”。


投资房产的,升了;投资股票的,赚了;投资基金的,涨了……持续两年的“牛市”格局,让一部分敢于投资的市民,感受到了资产增值的快乐。现在,这种快乐所带动的巨大“赚钱效应”,正在刺激着更大范围的市民群体。


理财不只是投资赚钱。必须纠正这种危险的认识。”华虹依旧对本报深度报道组记者这样强调。


左右权衡:享受利息还是投资获利?


同事投资的基金又涨了。最初听到这样的消息,46岁的刘娟(化名)只是笑笑。但一年来,这类消息的持续不断,终于让她的心态发生微妙变化。如今,她正在犹豫:要不要把存款取出来投资基金或是股票?


刘娟是政府机关一名科级公务员。把工资定期存到银行,是这位职业女性保持了20多年的习惯。不断增加的存款,曾让她对未来的生活感到踏实。可这种踏实感觉,今年却被一股莫名其妙的情绪所替代。


“辛辛苦苦地存钱,比不过人家两年的投资收益。”刘娟感到失落。


这种失落正逐渐演变为一种心理负担。“别人的资金在迅速增长,我的存款却原地踏步。这不是资产的变相贬值吗?”刘娟对记者说出了心里的惶恐。


让钱安稳地躺在银行里享受利息,还是杀入资本市场谋求高额回报?记者发现,这样的权衡心态,正困扰着不少徘徊在投资门槛外的市民。


哪种投资产品一定赚钱?刘娟咨询过不少人。“我希望得到百分之百的肯定回答,这样就可以规避风险。”但投资有风险,没人能给她打包票。


因无法获得十足肯定的答案,她依旧选择了观望。“听说这些日子基市涨跌起伏,股市震荡不断,我总有些心虚,怕辛苦存下的钱打了水漂。”刘娟有些不好意思。


招商银行一营业网点的大堂经理张月,每天会接到不计其数关于个股基金涨跌的询问。她对回答这样的问题感到为难:询问者大都不了解基金的基本知识,只想为存款找到一个稳妥而迅速的增值渠道。


不过,也有许多市民开始认识到资本运作的理财功能,并理性试水。我市某高校副教授李丽,在2个月前正式成为一名“基民”。“听说有一个高校的教授指导妻子炒股,100万赚了900万!”作为高知女性,李丽没有过多评价这样的坊间传闻。但她意识到,不能再回避资本投资对传统理财观念的冲击。


———至少,应该学习和了解这种理财模式。


“赚钱效应”带来“赌性投资”


与投资门槛外徘徊的市民不同,31岁的许涛正在兴奋地实现着他的财富梦想。


去年,许涛通过炒股赚了20万;今年年初,他就定下了年度目标:挣到100万。两年“牛市”,让这位有了8年股龄的“老”股民,一扫被套多年的窘迫,终于扬眉吐气。


许涛的本职工作与金融有关。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投资或投机心态:“我们正在经历难得的黄金时代,必须牢牢抓住。”


为此,这个年轻人或多或少地走了一些“边缘路线”:抵押住房融资炒股、信用卡套现短期炒股……“我知道这些做法有风险,但这样的‘黄金时机’,真的错过不得。”许涛说。


我市一家银行的首席理财师周艳,注意到了这类心态。


作为我国首批CFP(国际金融理财师)之一,周艳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系统地学习了专业理财知识。


“资本投资、家庭保障、税务管理、福利分配……综合这些,才能构成理财的全部内容。”她说。


但她感觉到,这些专业知识,正在遭遇着现实的挑战。


大盘一路看涨,让这两年进行资本投资的不少市民,获得了100%甚至200%的投资回报。因此,对很多人来说,由于听到和看到的都是赚钱消息,引起了他们对投资回报的超高期望值。


周艳发现,在种种“赚钱效应”下,理财的保障功能、便捷功能等要素,遭到忽视,单一的投资回报成为家庭理财的全部。“尽快实现资产的翻番升值,是众多市民进行理财的唯一目的。”周艳用了一个名词:赌性投资。


“不能看到现在的股市和基金火了,就把养家养老的钱全部砸进去。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财意识引导,因追逐跟风引发的‘赌性投资’,就会变成一种危险的社会心态。”作为一名专业金融理财师,周艳称她感觉到了这种心态内蕴藏的可怕风险。


“永远不要想一夜暴富。现在是市场好的时候,可如果突然出现问题,这些缺乏保障意识的盲目跟风者,又该如何面对?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传说。”她说。


周艳的担心,得到民生银行南京分行零售负债营销部总经理华虹的认同。不久前,她刚从日本考察回来。日本曾经历过泡沫经济的破灭,面对资产的急剧缩水,那些盲目投资者欲哭无泪。“遭遇过资本市场的惨痛教训,日本现已成为发达国家中储蓄率最高的国家。”华虹说。


经济发展助推“全民理财时代”


储蓄存款,一直是市民的习惯。但这种习惯正被一步步弱化和分化。


“注重储蓄的单一理财观念,实际上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。”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理财师对本报深度报道组记者说,在那个年代,住房、教育、医疗、养老,都由国家承担,且工资微薄,没有太多的消费选择。上世纪80年代,中国人民银行曾做过一次存款用途调查,发现人们储蓄存款的目的,除为子女上学或买大件物品作准备,并无太多想法。


可如今,单调的理财目的已发生巨大变化。“社会在发展,收入在增加,福利制度在改革……这些都在改变着人们的理财意愿。”这位人士说。


这种改变是客观的。收入增加有节余了,如何支配,如何保值增值?福利制度改革,该如何安排自己的保障体系?贷款买房、贷款买车,又该如何规划这些提前消费?等等。这些以前不曾遇到的家庭财务问题,正在促使投资理财意识的觉醒。


不过,理财意识的觉醒并不等于理财意识的成熟。


“不少客户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,即从保守储蓄转向盲目投资。”在与记者交流时,很多银行人员都深有感触。“理财是指对家庭资产进行合理配置,设定可实现的财务收支目标。必须要坚持长期投资的理念。”但让他们困惑的是,大多数客户一听理财,就要求承诺高回报收益。


“切记,钱不进急门。”华虹举了一个例子:“股神”巴菲特是世界上最杰出的投资大师,但综合其一辈子收益计算,年回报率在30%左右。“可现在的很多人,动辄希望获得翻番回报。”对这样的理财心态,华虹只能无奈地笑笑。


尽管整个社会的理财心态还很幼稚,但一个“全民理财时代”,其实已经到来。


据《2007年中国金融理财产品投资人调查报告》显示,目前,我国85%以上的投资人所从事的行业与金融业无关,真正在相关行业工作的投资人只有14.5%。这其中,工薪阶层成为投资主力军。家庭年度可支配收入在5万以下和5—10万的人数均占三成以上煼直鹗牵常保6%和39.4%牐唬保巴虻剑玻巴虻恼迹保福3%。相关人士分析,这意味着金融理财产品已经广泛深入到社会基层,我国正在进入“全民理财时代”。


对这个前所未有的时代,银行界正在作积极准备。如华虹所在银行已进行了重大战略调整:所有支行集中经营个人零售银行业务。“要努力使零售业务成为未来利润增长的驱动力!”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前景,这位女老总颇为乐观。


她认为,经过长时间的引导培育,投资者必定会形成理性的理财观。


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沈卫平———“赚钱效应”有助理财观念普及


你不理财,财不理你。资本投资卷起的“赚钱效应”,让以节俭为主的传统理财理念,受到强烈冲击。甚至还有人预言,继计算机、外语、驾车之后,理财将成为现代人的第四大标志。那么,面对“全民理财时代”的到来,我们该如何适应?


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沈卫平,长期研究收入分配问题、市场与消费问题。她在接受本报深度报道组记者采访时表示,经济的高速发展,促使整个社会的日常经济生活,走向现代投资经营模式;而家庭和个人的财务管理,也在发生着历史性的转变。“走出保守的存款意识,勇敢面对金融理财,这是现代意识的重要体现。”她说。


沈卫平承认一个现实:刚刚觉醒的理财心态,也催生了一些人的“赌性”。股市在涨,基金在升……经过渲染的“赚钱效应”,把曾经习惯存款的市民搅得“意气风发”,一味追求资本的高额回报。


但对这种局面,沈卫平希望社会保持“理解和宽容”。“资本天生具有逐利本性。这两年持续的‘牛市’格局,让一些投资者失去理性思考,这很正常。”沈卫平更愿意从积极角度,评价“赚钱效应”带动的理财观念。“毕竟,这将带动现代理财意识的快速发育。”


这位研究员坦陈,目前整个社会的投资心态还很幼稚。“但经过资本市场的磨练,我们的社会肯定会形成理性的理财意识。”


“舆论引导和风险教育,是促进投资心态成熟的重要手段。”沈卫平认为,前一段中国证监会发出“加强投资者教育”通知,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。在这场风险教育中,中国证监会要求通过多种形式教育投资者,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,也没有只赚不赔的投资产品;要警示投资者理解并始终牢记“买者自负”的原则,理性管理个人财富,安全第一;要让投资者理解并始终牢记“股市有风险,入市须谨慎”的投资准则,防止不顾一切、盲目投资的非理性行为……


“对资本市场的起起伏伏,我们无须因为害怕而回避。”沈卫平表示,只要对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作合理地评估,对各类投资理财的回报有明确认识,并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投资理财产品,那就是一种理性的现代理财意识。

 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aij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